世界读书日 社长荐书:与智慧同行赴阅读盛宴

2024-05-10 16:12: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世界读书日 社长荐书:与智慧同行赴阅读盛宴“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值此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社长荐书”栏目,有幸邀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向广大读者朋友们推荐一批精心挑选的好书。

  本次推荐的20种书目,凝聚了社科文献近一年来的出版精华,不仅体现了我社在学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出版特色,也融入了社长及编辑团队的个人阅读经验与心得。这些书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既有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也有严谨深刻的学术专著,既有启迪心智的人文社科佳作,也有陶冶情操的文学艺术精品。

  愿大家能够在阅读中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智慧的力量。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这些书籍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收获满满的阅读成果。我们相信,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文化思想。本书认为,习文化思想是党的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破解百余年来困扰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指南,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习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习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文明探源、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成绩斐然,坚定了全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数字文化中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人民文化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宗旨;文明交流互鉴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和平性的当代体现,为当今人类文明交往提供了全新的道义目标和伦理准则,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中国贡献。

  总体观作为我国安全的战略指导,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也是中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究总体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推进我国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尝试在明晰总体观的理论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的安全态势和现实问题,为我国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全书明晰总体观的战略思想,纵向梳理理论根源及其演变,剖析其内容和特征,横向比较不同观的异同,评估的总体态势,以期为深入贯彻总体观、筑牢屏障提供新思路。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重要行动航标和指南,回顾总结中国党在第一个百年之中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具有丰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百年来,党的经济思想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为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一系列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在新时代,更加需要加强对中国党百年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进而打造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范式,构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本书基于作者近20年田野调研所形成的经验质感而成,力图梳理、总结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源自方教材,而是在田野调研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具有相当的本土性和独特性。它并不预设论题,而是在调查中发现论题并在深入调查中展开研究,特别有助于理解中国法治与中国社会。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只能了解自身工作生活所能接触的某些实践,掌握其中的部分信息,因此,田野调查是获取经验的主要渠道,是涵养经验质感的合适方法。本书对法律经验研究方法的总结和透视,可以帮助研究者意识到学术创新如何从田野中产生,从而更有方自觉,进而严肃对待田野调研,有效生发问题意识,科学进行机制分析。

  中国近代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经济学新术语,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问题和难题,学术界迄今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潜心10年,对该主题进行了全景式的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本书成果。本书内容涵盖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依据近代经济学概念体系选择主要术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关注重点在古今经济知识与经济思想之变;既从个案上研究了132个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又在整体上研究了三个阶段经济学术语形成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将学科史与概念史方法相结合;在史料运用上,以教科书、经济辞典、经济论文等经济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文献材料为主,尤其注重中文术语与英文、日文术语原文的对比研究,以追本溯源。

  本书揭示了近代经济学术语形成的过程、规律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语的形成是一场术语,但中有传承;主要术语借鉴了日语术语,但借鉴中有选择。本书的出版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语言史研究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经济学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3年,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展望2024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变乱难”交织叠加,全球经济“三高一低”态势仍将持续。我国处于疫情后经济恢复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关口期、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调适期“新三期”叠加阶段。宏观调控政策要加大力度、转变思路、提高效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有力有效,畅通渠道;产业政策要固本兴新,包容审慎;科技政策要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体制;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就业优先。要着力扩内需、强产业、抓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巩固经济回稳态势,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一是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国内经济循环牵引力;二是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四是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安全底线;五是通盘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24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

  本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为主题,分析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2023年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通过各方努力,中国克服了许多困难,在经济发展、就业形态、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教育均等化、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在人口发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治理和社会治安等领域,还有不少矛盾和风险需要化解。

  2024年,中国将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民生领域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本书是一部集资料与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康藏史基础性著作k8凯发官方网站。本书是首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古代卷”“近代卷”两册。

  康区又称“康藏”,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之一。本书以通史体例,将康藏历史置于历代中央王朝、地方及汉藏民族交流互动之中,系统梳理和呈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康藏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同内地的交往、贸易往来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同时对理解藏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错误的说法,使我们关于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所附图片,除考古文物的实物照片外,还有许多作者绘制的精美示意图,如还原纺织物的花纹、模拟古代工具器物的工作原理、图示古代天文知识等,大大增强了本书可读性,不仅可供研究中国科技史工作者、考古文物工作者以及一般史学工作者参考之用,而且可作为科普性读物供学生群体等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关注骑手的世界。称其为世界,是因为在骑手所受困于其中的“系统”之外,他/她们还有宽广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他/她们在这些领域里捍卫生计安全、寄放情感依托、建立社会联结,并建立起自己作为“神圣”劳工的主体性。本书主要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及其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我们精心选拔了50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骑手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理解和分析正是建立在这些鲜活的资料上的。本书还对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减贫和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中最具争议的时代议题。本书从问题导向出发,对与全球化相关的24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些问题既有对全球化的理论思考(全球化对既有的国际关系大理论有何影响,英国学派如何理解全球化,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如何看待民族国家自主性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全球化进程是否会中断,全球气候治理是否可行,全球化为何使国际冲突复杂化);也有对全球化的历史反思(全球化起源于何时,经济不平衡是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根源,冷战是否真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谁是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什么);还有对主要地区和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经验比较(欧洲和东南亚应对全球化有何不同,全球化是否帮助非洲和拉丁美洲摆脱了“融入式边缘化”和“依附性发展”的困境,全球化是否真的改变了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地缘结构,以及美国、日本和印度这些大国以何种特别的方式参与和深化全球化);最后是对中国方案的提炼(全球化如何影响中国的世界观念,以及“一带一路”和中国的发展经验如何重塑全球化)。

  本书针对当前英美法系国家存在的过度犯罪化、不公正犯罪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比较和分析了广为学界采纳的限制犯罪化的基本原则——危害原则,以及乔尔·范伯格提出的冒犯原则,阐明了“不被犯罪化的权利”的法律基础,以及国家能够否定、剥夺行为人此项权利的标准,在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引起了法哲学、刑法学、宪法学、社会学和犯罪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化理论研究的深化。本书的部分观点和论述,也为英国最高法院、加拿大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高级法院、新西兰最高法院、美国上诉法院和第八巡回法院所引用,成为其刑事审判的重要参考,促进了英美法系国家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智慧一样——充满了悖论。他既是“名人文化”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他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鄙夷神情,却常常做出大度的善举。他虽然婚姻幸福,却狂热地喜欢上了男人,并因此在事业的顶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蔑视权威,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爱。他喜欢与时尚人群为伍,去世时几乎无人陪伴:下葬时只有十几个人伫立墓旁。

  马修·斯特吉斯利用过去三十年曝光的新材料——包括新发现的信件、文件,以及诽谤案审判的完整笔录,从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的角度,力图让王尔德“回到他的时代和现实”。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繁盛阶段。众多可观物象中,能够完美诠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宋朝时期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者不多,而宴会可算其一。宴会是一种群体性的饮食活动,宴会过程中所展示的食品、器物、酒饮、乐舞、游戏、礼仪、风俗等,集中呈现了社会阶段性物质发展水平与文化风貌,是观察社会发展状况的显微镜。本书以官方和民间两个视角考察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宴会活动,情景式再现宋人的饮食生活日常,展示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老的印度精神学科如何成为健康行业每年200亿英镑的支柱?从贤者的山洞和森林到现代西方的健身房、医院和乡村礼堂,瑜伽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什么?

  本书将瑜伽置于全球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中世纪的身体魔术师,到教和大英帝国,再到印度民族主义者和二十世纪的西方。瑜伽现在已经融入了强大的社会潮流中,包括女性权利,数字媒体,名人文化,压力文化和对真实身份的追求等。作者主要以“身体瑜伽”和“心灵瑜伽”为对象,对“瑜伽”的起源、诞生环境、演变历程,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是一位社会学家以个体生活经历为基础,以零食为切入点观察中国社会,呈现中国家庭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写作探索。作者真诚地分享了家族五代人的零食生活经验史,点滴中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良好家风的传习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突出了零食背后的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书写中也渗透着社会学家的敏锐智识与人本关怀。读者既能从书中了解半个世纪以来国人所能接触到的零食的品类、风味和作用的演变,也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发展。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新视角和新路径,为相关的中国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书中也寄托着作者王金玲从百姓日常生活普通之处的故事讲起,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期待。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大众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需求。

  健民,即民,曾任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留下12本账本,时间跨度为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40余年。《健民的账本——1952~1993,一位老党员的数字人生》对民41年生活账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爬梳。解析出账本中蕴含的丰富时代信息,既是一部个人生活史,亦有较高的社会史和经济史的价值。

  陆征祥的一生颇具特色。自21岁进入外交界,从学习生、翻译官、参赞到公使、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历经1896年李鸿章访俄,1899年第一次海牙保和会,1901年中俄东北撤兵谈判,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保和会,1911年《中荷领约》、修改《中俄商约》,1913年《中俄协约》,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洪宪帝制,1917年参加欧战,1919年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到1920年淡出政坛,1922年出使瑞士,1927年完全退出外交界,此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本书使用了近年公开的民初外交密档,以及陆征祥回忆录、私人文书等资料,探讨他与近代中外交涉和文化交流的关联。

  本书作者用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探索了人类与人造光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从更新世的石灯到未来织物中嵌入的LED灯。这段浩瀚的历史不仅仅是对技术发展的概述,还揭示了人造光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以及这些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如何反过来导致人们寻求更多传播、维护和控制光的方式。

搜索